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海地所副所长、中国海大校友会青岛分会副会长印萍:厚植为民情怀 守护净滩碧海

2023-07-07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资料图)

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印萍格外忙碌。她连续前往青岛市崂山区大河东湿地、莱西市姜山湿地现场,回访查看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情况。这两处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是破解海洋公益诉讼中生态环境修复途径、资金渠道、评估标准等难题的重要实践,这些调研回访也是为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的议案“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诉讼法》”做好准备。

图片
图片
图片0

因为长期从事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印萍始终把保护自然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视为“国之大者”,在从事本职工作和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中,保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海洋和海岸带面临日趋严峻的生态空间紧缩、生态环境退化、海洋灾害风险上升等问题和挑战。印萍一方面立足本职努力做好科研工作,以优异的科研成果支撑和服务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她深度探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国家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在过去五年的履职工作中,先后提出了36件建议和两件议案,其中“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保障体系建设”“科研与司法互动,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平台”“开展浒苔绿潮早期防控”“加强滨海湿地固碳能力服务国家碳中和目标”等建议多次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

图片


2019年两会前,印萍应邀参加了最高检组织的“守护海洋”检察公益诉讼推进会,在会议上了解到检察公益诉讼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损害鉴定难”等问题。因为长期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她非常敏感地意识到,应该发挥国家公益性海洋调查研究单位的科研和检测技术优势,助力海洋公益诉讼工作。充分调研后,2019年两会,印萍提交了“完善海洋生态环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相关制度机制”“科研与司法互动,建立海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技术平台”等建议,得到了最高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的高度重视。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她应邀参加了多次调研活动。
在一次履职调研中,印萍了解到青岛市检察机关办理的一起湿地生态损害公益诉讼案,历经30多次现场勘查、10多次专家论证,依然因“这里是否曾经是湿地”的争议而致案件推进困难。于是印萍带领团队开展现场勘验,调阅卫星遥感资料,出具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损害专家意见,出席听证会,推进案件迅速办结。同时,基于团队丰富的科研经验,她又提出湿地生态修复方案建议。最终,涉案区恢复成为水草丰茂、沙鸥翔集的河口湿地和旅游景区,这一案例也成功入选全国海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中国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印萍表示,作为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她将始终围绕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坚定人民立场,积极建言献策,依法履职尽责。

胸怀“国之大者” 紧盯“民之所盼”

【记者手记】
如果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大者”,那么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民之所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海洋、海岸带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印萍在履职尽责过程中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盯“民之所盼”。
在印萍看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加迫切,也更加具体和细微。人民需要绿水青山,需要美丽的海岸线,需要水清草绿的湿地。她有责任和使命不断发掘建议和议案线索,做好建议和议案的编写;她有责任和使命去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
“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要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采访中,印萍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她要做的就是在本职工作中努力奋进,在代表履职道路上保持赤子之心,努力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刘艳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