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经略海洋 “仪表”万方 | 海大青岛分会走访时

2023-07-07

图片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校友会青岛分会(以下简称“青岛分会”)秘书长李晨钟、副秘书长韩客厅带队来到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山仪所”)调研学习,受到了2007级博士校友、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副所长刘岩的热烈欢迎。


01
一、计量海洋 仪表担当


      2022年6月24日,由山仪所主办的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青岛召开。

使用仪器进行监测是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技术水平与业务化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建设了海洋浮标监测网、自动台站监测网、志愿船测报网、海洋雷达监测网、海洋卫星监测网等监测网,初步具备全球海洋立体观测能力。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国家海洋仪器装备产业发展、重大海洋监测工程项目论证和设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作为项目负责人,山仪所王军成院士在会上积极发声:愿为国家提交一份高水平、有价值的战略报告,并继续打磨山仪所海洋监测仪器的特色,为经略海洋贡献力量。


02
二、进字发力 新字为要


在青岛分会走访的过程中,刘岩副所长及所里的专家们详细介绍了目前山仪所的发展战略以及研究方向,并期望未来能与母校和青岛分会加强交流,共同为青岛这个海洋活力之都的持续性发展建言献策。

图片

目前,山仪所正在积极落实“11234”发展战略。“1”是指一级引领,将成果及转化作为牵动“牛鼻子”的重要抓手;第二个“1”代表以人才作为核心的强大智库支持。“2”是指以科研和教育为主体进行双轮驱动。目前山仪所借着山东省科学院和齐鲁工业大学科教融合的契机,建立了海洋技术科学学院,旨在为国家培养基础扎实,具备一定海洋监测、探测技术相关学科能力的学生。“3”是指产学研直接的深度融合,以成果转化、市场化带动所内进一步的科研升级。“4”是指文化铸魂、学科筑基、项目带动和平台助推。


山仪所目前从装备研发方向分水文气象观测仪器、海洋监测平台、高端海洋监测传感器、立体监测集成系统四个领域;从技术研究方向分海洋声学技术、海洋光学技术、海洋遥感技术、海洋生态化学技术四个领域。围绕海洋监测技术和装备研制,山仪所打造了高端加工制造中心和计量测试中心两大支撑平台。


矢志科研,奋力创新。2008年奥运会是山仪所勇攀科技高峰的另一个起点。


那一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比赛所用的浮标由当时代表世界水平的挪威中标提供。然而,该浮标运行半年就坏了两次。无奈之下,奥帆委随即决定改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浮标。就这样,山仪所临危受任,“替补”上场,却干成了“世界水平”胜任不了的任务,实现从0到1的大逆转。经过多年攻关,山仪所成功掌握了海洋焊接的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如今,不论是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钓鱼岛海域,还是在北极地区,我国在沿海布设的业务化运行的10米大型浮标,几乎全部为该所研制。


从直径为2.6米至10米的基础浮标产品到人型浮标、海啸浮标、系列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等功能性强的综合浮标产品,仅是在“浮标”这一单项领域里,山仪所就做到了世界前列水准。除去核心的产品研发,山仪所还建立起自己的加工制造中心,配备高精品质的售后保障,真正做到了一条龙式的优质服务。   


几代山仪人才稳字当头、进字发力、实字为先、新字为要,努力在国家开拓海洋经济、深化海洋计量、保护海洋资源上展现更大作为。


03
三、心怀海洋 薪火相传


从1958年的“第一仪表厂”到1962年的青岛海洋仪器厂,从1966的青岛仪器仪表研究所到1978年的山东省仪器仪表研究所,直至现名,64年风雨沧桑,山仪所初心不改,始终秉持谋海济国的抱负。


在山仪所,各岗位研究员大多在母校深造过,他们是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一代代海大学子走出校门,怀揣着向海而强的梦想,秉持着取则行远的理念投身科研院所,在山仪所这块孕育海洋仪器的良田沃土里扎下根来。


自建所以来,山仪所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院、市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取得各项专利600余项,尤为重要的是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彰显了山仪所在海洋技术领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累累硕果见证的不惟是薪火相传的科研精神,更是胸怀大海、为国奋斗的爱国情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略海洋,乘风破浪。海仪人定将立足本职、忠诚担当,振奋民族精神、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学部及校(院)可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建设新时代大美山东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