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校区:从兵营到大学

2023-07-07

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坎坷一百年来,经历了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这样一些复杂的历史阶段。

图片


具有强烈对比与讽刺意味的是,今天馥郁静谧的校园,当年竟是寒气肃杀的兵营和金戈铁马的演兵场。


先是章高元在这里设立了清军的东大营——嵩武中营,一队清兵约五百人驻扎于此。德国人强占胶州湾,将章高元赶走之后,鸠占鹊巢,屯扎于中国兵营。没几日,德军官兵便受不了了。他们抱怨:“卫戍部队目前临时居住在中国兵营,即使花费很大对这座兵营进行修缮,长远来看, 也不符合安置部队所必须有的卫生要求。因此,尽可能早地建造新的兵营是绝对必要的。”


很快,德国人便在中国东大营附近觅得了一块“宝地”。它在一处高地的南坡,宽阔平坦。德国人将这座山命名为俾斯麦山,兵营自然也就叫作俾斯麦兵营。


图片

俾斯麦军营

这的确是一处绝佳之地。它在规划中的青岛别墅区北部,在华人区之南、市中心的东侧,与上述各功能区互不干扰。总督府自豪地记录道:


图片
为了给驻军创造更加卫生的住房,本年度在俾斯麦山脚下,首先修建可容纳两个连队的营房,来取代中国的老兵营。建营位置极好,风景如画,可以眺望大海和珠山山脉。

兵营建筑里有专门的盥洗室,也设有冲水厕所。在东亚还是第一次大规模地修建这种设施。
图片


图片

1905年左右,第一、第二座兵营建设完成;1909年左右,第三、第四座兵营建成使用。四座兵营之外,德国人还修建了军官宿舍和枪械修理厂。其中一座军官宿舍成为后来的青岛大学图书馆。至此,俾斯麦兵营的基本框架显现于世人面前。

这四栋兵营建筑是19世纪末德国市镇建筑的一般风格,讲究沉稳和对称,中间与两翼突出阶梯形山花墙,作为重点装饰。每个单体建筑都呈H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四栋建筑合围成一一个矩形,中间是练兵场。日德战争期间,德国总督瓦尔德克就是在俾斯麦兵营地下指挥所中启动备用发电机,指挥了与日军的最后战斗。


图片



德国战败,日军据青。日本人也是一眼看中了俾斯麦兵营,将部队安置在这里。当然,名字是务必要更改的。俾斯麦山改叫万年山,俾斯麦兵营改称万年兵营。日本人幻想着能在青岛永远地驻扎下去。


1922年12月10日,青岛主权回归,日本占领军悉数撤出。北洋五师驻防青岛。对于日军遗留的军事设施,五师当仁不让,全部予以接收。五师的一部兴冲冲地搬进了万年兵营。


中国收回青岛主权之后,岛城的一些开明士绅酝酿着要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大学。


图片


在青岛短暂的建成史上,“大学”还是一个十分生疏的字眼。1908年, 张之洞代表清政府与德国政府签订协议,在青岛共同兴办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中方表述为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这是中德两国合办的学校,德方负责校舍建设,选派教师;中方每年资助四万马克,暂定十年。1909 年青岛特别专门高等学堂开学,1914年日 德战争后迁往上海。它的土木工程专业成为今天同济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


短短五年的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经历,显然不能满足青岛人的大学梦。1924年初春,青岛教育界、工商界的有识之土倡导筹办私立青岛大学。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督办(相当于青岛市市长)高恩洪全力支持和推动这个倡议。5月29日,私立青岛大学筹备处成立,高恩洪、宋传典、傅炳昭、刘子山、宋雨亭、于耀西、孙丙炎、孙广钦等十一人组成学校董事会,聘请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人为名誉理事。


在校址的选择上,董事会力主原俾斯麦兵营最为合适。高恩洪派人前往济阳,求助于冀鲁豫三省巡阅使吴佩孚。吴佩孚是山东蓬莱人,与高恩洪是同乡,与刘子山私谊尚好。最重要的是,吴佩孚秀才出身,崇尚教育,素以儒帅自居,懂得教育是立国之本的道理。他毅然决定,原俾斯麦兵营不再驻兵,腾出楼房操场,作办大学之用。


8月,私立青岛大学报请山东省督办府备案,办学经费三方共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每月拨款一万元, 胶济铁路局每月拨款六千元,青岛士绅富商每月捐赠四千元。校董事会公推高恩洪为校长,聘孙广钦为校务主任,李贻燕为教务主任,接收刘子山出资创办的私立青岛中学为附属中学。


私立青岛大学的招生考试在北京、南京、济南、青岛四地同时展开。招生简章为这所崭新的学校做足了广告:“本大学系绅商协力创办,基础稳固。就青岛兵营为校舍,宽敞宏状,足容学生二千人。周围空地数百亩,山环水绕,森林葱郁。刻已筹备就绪。先招预科二级,分商工两科,凡旧制中学毕业者皆得与试。每年一百五十元。”


每年一百五十元学费,不是个小数目。冰心回忆过,那个年代,北京一个警察,一月工资八元, 能养活三四口之家: 人均十五元,能过上小康生活:一个小学教员, 一个月挣四十元,是警察工资的五倍。当老舍将第一个月的四十元工资交到母亲手中时,底气十足地向母亲保证:从今往后,您再也不用给人家洗衣裳了。


招生结束时,八十名学生被录取人学。罗荣桓、张沈川、彭明晶自南京报考,被录为第一批学生, 千里迢迢来到青岛。


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高恩洪校长登上高台,慷慨激昂,作开学训谕:“本埠地绾南北,舟车四达,山水幽雅,气候中.....本校为新创之学校,诸生为新来之学生,一切当以实事求是、日新又新为前提,一洗各地不良之陋习,蔚成本校特有良好之校风,为全国青年之模范,为将来国家有用之长才是则。”

图片



高恩洪字定安,为回馈高恩洪在创办私立青岛大学中的积极贡献,校董事会决定,将校园里的那座小山定名为定安山。


图片


据:《青岛文化地图》 作者:蔡晓滨


END
图片


分享